教育教学论坛
期刊信息
主 管: 高等教育教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 办: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958-4272
刊期: 半月刊
投稿邮箱: jyjxgflt@163.com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农业植物病理学为例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农业植物病理学为例
浏览次数:0  添加时间:2025-04-27 10:59:56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农业植物病理学为例

郑志瑞,肖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26-11 

 


一、课程简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机理以及防治技术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病原形态特征、植物病害的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农业植物病理学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是农学、植保、农艺、园艺等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和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基础。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存在理论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面向园艺、农业技术类专业开设,是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农业生产中病害防治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产,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

农业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分布以及其致病作用;掌握农业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通过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植物营养与施肥3个模块;实验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植物检疫技术等模块。

在内容选择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农学专业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将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分离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专业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授课。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将“线下课堂”和“线上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还引入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内容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病原物、寄主植物、病害症状、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内容。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类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

首先,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引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使课程内容更加前沿和实用。

其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同时,还开设了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还充分利用了线上平台的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程、微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需求,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由“课堂”搬到“线上+线下”。

课前,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在线学习,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上平台上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学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课后,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作业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在线上平台上完成作业并提交给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上平台上进行课后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同时,通过线下课堂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锻炼,学生可以亲手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等方式,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七、问题与挑战

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这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其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需要更加紧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和线下教学是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环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脱节或重复的情况。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机制,确保两者之间的顺畅过渡和有效配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本课程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通过开设自主学习指导课程、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和工具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二是优化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加强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等方式,确保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的顺畅过渡和有效配合。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和产学研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农业植物病理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艺,谢妮娜,周鸿,.开放科研实验室对提升低年级本科学生科研兴趣的效果评价[J].科教文汇.2020,(23).DOI:10.16871/j.cnki.kjwhb.2020.08.044 .

[2]陆紫生,王如竹,柯霞,.开放高校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9).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8.09.066 .

[3]王佳佳.也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0,(3).DOI:10.3969/j.issn.1674-5485.2010.03.003 .

副本_未命名__2025-03-28+09_18_27.jp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mod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e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as an example

Zheng Zhirui, Xiao Sheng

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su Suzhou 215008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ybrid teaching, as an emerging teaching mo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hole country.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Through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it not only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ixed teaching;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友情链接
{pboot:sql sql="select * from ay_link"}[sql:name]    {/pboot:sql}
Copyright© 2009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26521号-2    XML地图   TXT地图
注:本网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优质资源共享,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