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 管: 高等教育教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 办: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958-4272
刊期: 半月刊
投稿邮箱: jyjxgflt@163.com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 信息详细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
浏览次数:126  添加时间:2023-02-11 10:13:29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

范俊舸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 江夏 430200

[摘 要]在当今“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于教育行业各个时期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教育以及高校教育。为了积极适应并达到“新课标”改革的标准,高校要尤其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为例,明确大学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和定位,更新和改进相应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更大范围地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本文重点就"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探索,希望可以推动我国高校语文课程的发展,促进社会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是高校教育中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在素质教育推行之后开始逐渐显现出学科本身的重要性。但是就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而言,还是处于较为边缘化的状态,因此课程改革刻不容缓。长期以来,传统的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是相应的教学设备都已经不符合时代教育的发展。为了积极适应“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聚焦解决现如今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相应的学科课程改革也应当积极探索,找出合适的策略方法。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

语文对于中国学子来说是一门极为基础的课程,如果说数学是知识学习的基石,那么语文就是知识理解的源头。现在很多人,包括学生和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都较为片面,语文是工具性和人类性的统一体,其内容包括语言在内的听、说、读、写,还包括文化政治思想、道德理论以及人文精神,同时,由于语文学科脱胎自中国的母语中文,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联系也极为密切[2]。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语文学科教育虽然整体内核相差不大,但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重点。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到大学语文教育应有的学习计划和相应的教学目标。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即便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语文文学理解能力,也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太多可量化的言语和文化知识,而是应该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固定的教材内容确定好某一学期或学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利于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获得更佳的课堂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和对语文学科的深度理解。总而言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认识,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创新;另外,教育服务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教育必须不断探索和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意义主要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当今教育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地位边缘化明显

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之一,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但是对于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科地位边缘化和不受重视才是最为主要和严重的问题所在[1]。一所高校所涉及的专业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种,各个专业的发展水平有弱有强,而高校内有限的教学资源也会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更倾斜方向,这也就是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的区别来源。由于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学素养,再加上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各高校整体教育当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学语文学科的地位较为边缘。要想有效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自身的水平质量,抓紧大学学习范围宽松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一步一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二)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课程无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高校大学语文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许多人对大学语文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于语文学科,我们所普遍认为的是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这种认知偏差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必备条件之一,但却不是唯一的要求和标准,还需要具备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其中,道德素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一个方向导向的作用,综合文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拥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对于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并不能单纯只是将它视作工具型教学,要着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掀起了一阵“汉语热”,与此对比明显的是国内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却日趋下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待提高[2]。需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纠正日常言语和书写中的错别字,而是要顺应现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充分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策略

(一)增强高校校园语文学习氛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大学语文学科不受重视由来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而且要注重循环渐进。首先要注重的是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观念。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各有不同,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学生而言,大学生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基本的语言文字地理解教学,由于大学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大学生所需要的是相对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增强高校校园语文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便利。大多数高校都具有专属的图书馆以及校级的图书馆管理社团,可以安排图书馆管理社团与各个学院的学生会相互合作,创建类似“每日书柜”和“图书角”之类的阅读聚集时间和空间安排,既满足了大学生日常的阅读需求,也有助于增强高校校园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也是在利用普通人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如果一间教室内只有一个人学习,没有一定程度的自制力想要学下去会很艰难,相反,如果整间教室的人都在学习,也很难会有人开小差。循序渐进,从身边最基础的小事来引导教师和学生有关大学语文的教育和学习观念的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对于高校所实行的高等教育来说,除了文化方面的教育,也包括人文根本素养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简单而言,就是对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和推动发展。从教育本质上讨论,人文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出但是语文的教学形式[1]。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阅读意识,不断充盈大学生的知识底蕴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高校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古文占了不小的比例,而由于大学教育在知识方面的延展性和包容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并不拘于教材内容,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抓住现下课堂所要讲解的中心思想。比如说为了帮助大学生理解和增强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和刚刚步入成年人群体的社会人士所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向大学生展示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国为民的广阔胸襟,即便自身已是贫穷潦倒,仍旧关心人民疾苦,把百姓的生活视作自己的使命。而除了举例验证,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展示古代文人思想,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说王维的《相思》乍一看像是男女之间的思念之作,而实际上这首被大众普遍认为“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却为男女之间的感情,但是友情却非爱情。现代社会网络发达,网络热梗和词条也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更新换代,其中有很多网络热词都借由古文演化而来,虽然也称得上是一定程度的古今贯通,但也会对社会群体造成文化意识上的误导。借由对王维的《相思》的讲解,除了赞颂彼此之间的深厚友情,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也可以借此提醒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辨别程度,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中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抑或是侧重的重点都与小学和中学不同。在当今“新课标”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探索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及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法,促进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海玉,汉语教学:透视“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传播[J.福建高教研究,2010(3):32.

[2] 解强.大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对策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236.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an Jung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Jiangxia 4302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ducation reform,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education industry in various periods have been improved, including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ree-year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college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tively adapt to and meet the standar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aking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he educational goal and orientation of Chinese subject should be clarifi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should be updated and improved, and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ould be rationally used in a wider scop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op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humanistic quality level.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university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Copyright© 2009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26521号-2
注:本网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优质资源共享,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