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正
张菁权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摘 要]文化认知是对文化的理性理解和主动追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冲击,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具体表现,包括认识不深、缺乏研究、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实践活动开展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活动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认知偏差;教育引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62-31 [收稿日期]2024-12-18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和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和传承,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矫正策略,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具体表现
(一)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缺乏应有的重视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较为复杂,而大学生在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往往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此外,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也存在不足,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
具体而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和艺术作品等方面,而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精神价值则知之甚少。例如,一些大学生对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仅限于吃团圆饭、赏月等传统习俗,而对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则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二)对传统文化内容和精神缺乏必要的研究,缺乏应有的梳理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梳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片面化。一些大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接受一些表面的知识,而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理解。这种片面化的认知方式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也制约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往往只是注重一些经典著作的诵读和背诵,而缺乏对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难以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容易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歪曲。
(三)对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必要的创新
当前,高校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此外,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具体而言,一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往往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关注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厌倦和反感。同时,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四)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高校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面普遍存在着开展不够、缺乏引导的问题。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导致活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同时,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面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导致学生在活动中难以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具体而言,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面往往只是注重一些形式上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等,而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呈现。此外,一些高校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在活动中难以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种实践活动方式不仅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和冷漠。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矫正策略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识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识。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针对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高校应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加强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引导
针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的问题,高校应加强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引导。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制定系统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计划,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文艺创作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引导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景观、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艺创作、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灵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和传承,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高校应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矫正策略。
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活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举措,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这些举措也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继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剑锋.矫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J].人民论坛.2019,(21).
[2]蔡志荣,陈施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DOI:10.3969/j.issn.1007-5968.2019.16.026 .
[3]柏嫱,柏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DOI:10.3969/j.issn.1007-5968.2019.16.022 .
[4]佘珠花,李方露.工科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84-85.DOI:10.3969/j.issn.1007-5968.2019.18.033 .
Cognitive bias and its corr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students
Zhang Jingquan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9
Abstract: Cultural cognition is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active pursuit of culture. In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impa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gnitive devi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ing the lack of deep understanding, lack of research, single teaching means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 strategies. B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guidance, enriching teaching means,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other measure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ve deviation;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