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期刊信息
主 管: 高等教育教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 办: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958-4272
刊期: 半月刊
投稿邮箱: jyjxgflt@163.com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考
浏览次数:1  添加时间:2025-08-18 08:59:29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考

岑艳平

郑州体育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60

[摘 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智慧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及综合素质提升等改革方向,并提出了更新体育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具体实现路径。旨在通过改革,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双一流”建设;智慧体育;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52-24 [收稿日期]2024-10-09

 


一、引言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种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等,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应用和学科交叉的融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体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无法通过体育课程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和出勤情况等指标,缺乏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体育课程的真正价值,也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进步情况。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目标。

(二)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大学体育课程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体育课程体系

1. 立足“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大学体育课程必须在新时期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重新审视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构建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适应的体育课程体系。这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2. 拓展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为了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体育课程体系,高校需要不断拓展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滑板等,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需求,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如体育康复、运动营养等。同时,还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

3. 建立“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需要建立“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比赛经验的积累。通过组织校内外体育比赛和赛事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注重比赛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比赛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习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比赛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可以将比赛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穿插相关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外体育比赛和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融入素质教育理念

1. 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体育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的相关知识,如运动损伤预防、运动营养与健康等。这些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2. 拓展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

大学体育课程不仅是一门体育课程,更是一门文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拓展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体育项目等方式丰富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体育赛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育人功能。这些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3. 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例如,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体育康复课程;对于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运动营养课程等。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

1. 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为了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种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 强化过程性考核与综合性评价

在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需要强化过程性考核与综合性评价。一方面,可以设置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课外锻炼等多个考核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3. 注重反馈与改进机制的建设

为了不断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需要注重反馈与改进机制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和改进。这种反馈与改进机制可以帮助高校及时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更新体育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将继续深入进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改革措施,以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青,周玉蓉."双一流"建设中高等体育院校的战略抉择及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DOI:10.15942/j.jcsu.2017.04.001 .

[2]吴小彬.美国著名游泳教练员Bob Bowman的执教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DOI:10.15942/j.jcsu.2017.02.015 .

[3]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DOI:10.16469/j.css.201802001 .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E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Cen Yanping

Zhengzhou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146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key lin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iscusses the wisdom sports,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promotion reform dir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update sports teaching idea, highlight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rich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The aim is to build a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mart sports; lifelong sports


未命名__2025-08-18+09_06_42.jpg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26521号-2    XML地图   TXT地图
注:本网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优质资源共享,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