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期刊信息
主 管: 高等教育教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 办: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958-4272
刊期: 半月刊
投稿邮箱: jyjxgflt@163.com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探索
浏览次数:0  添加时间:2025-07-28 11:09:46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探索

张浩飞

湖南师范大学 树达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教育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路径,通过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理论,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学;新文科;教学改革;线上线下;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79-23 [收稿日期]2024-09-19                                                        

 


一、引言

“教育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文科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新文科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为“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将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提升、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策略。

二、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课堂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线上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参与线上讨论、提交作业等,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线下环节则侧重于教师的面对面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等,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 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应加大对“教育学”课程线上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库、案例库、试题库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学习过程管理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线上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线下环节,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实践操作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3. 个性化教育指导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三)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并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中供学生学习。在线上环节,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参与线上讨论、完成在线测试等;线下环节,则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化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探索“学科交叉”教学方法

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学科交叉”教学方法。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学科交叉”教学方法的意义

“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创新点,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学科交叉”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学科交叉”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1. 整合课程内容

“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内容时,可以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2. 创新教学方法

“学科交叉”教学方法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协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

3.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高校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三)案例分析

“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习体验。通过这种“学科交叉”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高校教师应加强对教育学等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体系。同时,还应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新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可以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实践等方式,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同时,还应注重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参与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参加教师培训项目或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了解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应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在制定“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依据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来制定。同时,还应考虑新时代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通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制定“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进行“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通过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完善终结性评价

“教育学”课程结束时,应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论文、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通过完善终结性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六、结语

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才能实现“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付佳琪.适应新课改的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研究[D].2023.

[2]方建华,李金龙,刘思羽,.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师范专业课程的困境与出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1).DOI:10.3969/j.issn.1009-1548.2024.01.006 .

[3]王喜娟,陈臻,罗佳林.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4,34(3).DOI:10.3969/j.issn.1008-5254.2024.03.010 .

[4]赵敏,杨涛,杨小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J].河南农业.2023,(33).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exploration of "pedagogy"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Zhang Haofe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As the basic cour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edagogy" bea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educational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and practical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pedagogy" course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new liberal arts background "pedag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path,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on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explor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the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level and ability, improve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course teaching, enhanc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teaching theory of "pedagogy" curriculum, but also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Key words: pedagogy; new liberal arts; teaching reform;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disciplinary

未命名__2025-07-28+11_10_15.jpg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 教育教学高峰论坛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26521号-2    XML地图   TXT地图
注:本网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优质资源共享,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